中興莊數位走讀
15青島國術館
1928年直屬國民政府輔導的「中央國術館」於南京成立,武術正式定名為「國術」,全國各省市群起響應,青島國術館也在1929年成立,1930年出版「青島特別市國術館月刊」,提出「用國術的刀劍斬斷不平等條約的束縛。用國術的槍棍,打帝國主義侵略。提倡國術,是求國際上自由平等的唯一途徑」的習武宣言。
1933年,時任青島市長兼國術館館長的沈鴻烈大力支持國術館建設,在全市開設200個國術練習所,每所有數十人至百餘人不等,經常保持受訓者有萬餘人,在當時40萬人口的青島市而言,習武者佔比極為可觀。國術如此興盛有其特殊背景,當年日本雖向中國政府交還青島主權,但仍保有特權,中國政府不能在青島派駐軍隊,僅靠警察維持秩序,當時大批日本浪人橫行霸道,國術館在教授武術的同時,也在培養民族意識,積聚反日力量。
青島國術館眾多成員參加抗日武裝,報國殺敵,因此一度被日方強行關閉,直到抗戰勝利後,1946年青島國術館恢復運作,青島市長李先良擔任館長,高芳先擔任副館長,又成立近100個國術練習所。
中興莊數位走讀
07軍眷醫院
1956年蔣夫人宋美齡體恤軍人眷屬設立「軍眷醫院」,首任院長為劉定邦醫師,當時國防部政戰部主任蔣經國親臨剪綵,並頒賜「嘉惠三軍」之匾額作為軍眷醫院落成紀念。爾後國防部「軍眷醫院」再改制為「彰化軍眷醫院」,期間適逢台灣發生歷年來最嚴重的「八七水災」,劉院長不顧自身安危,投入救助災民的行列,深獲上級及民眾的好評。
為了方便醫療物資的補給,「彰化軍眷醫院」再改隸「聯勤總部軍眷服務處」,每個星期有醫療車深入偏遠地區服務,重症者則帶回來住院,輕者給予打針吃藥,深獲各界支持,軍眷醫療單位在1990年代實施「全民健保」,陸續停辦。村內設立的軍眷醫院,中興莊第二代子女多出生於此醫院,1991年左右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