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九大分區主頁

本地圖係由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與雙溪高中、石碇高中、金山高中、三民高中、板橋高中、新莊高中、竹圍高中、永平高中及北大高中等9校共同展現學生在地關懷與教育實踐力,結合校本特色課程,透過虛實整合建構本市九大教育分區數位走讀地圖。未來也期許在此基礎上,透過學校師生的實作與應用,展現新北在地的特色與魅力。

9
立即體驗數位走讀

枋橋古城數位走讀

本路線主要以走繞板橋古城一圈,串連舊市街、湳仔溪與港口、廟宇信仰中心、書院和林家宅第等景點,踏查舊板橋的聚落發展,追憶歷史風華與省思文化資產之保存。


板橋分區 - 數位走讀內容

None view choose
立即體驗數位走讀

五虎崗史蹟尋寶趣

淡水(古名滬尾)是一個得天獨厚的地方,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與文化底蘊,「五虎崗」即是在形容位於大屯山向淡水河口形成高低錯落、狀似五虎之丘陵地形。而淡水沿著五虎崗,經歷過數個歷史更迭,發展出不同的歷史建物與聚落,現今可將史蹟分為漢人區、洋人區與日人區。

本校所規畫之走讀旅程,依照區域與地理位置分為「洋人區」、「日人區與漢人區」二個路線。學生可藉由實地走訪探究淡水街區與史蹟,瞭解滬尾歷史發展與族群聚落分佈,以提升學生對在地文化的認同並且思考城市發展與文化保存的永續平衡。


淡水分區 - 數位走讀內容

None view choose
立即體驗數位走讀

來【頂雙溪】慢漫遊

「雙溪」,乍聽到這個地名,幾乎所有人都會想到,那就是在故宮旁邊啊!對不起,那是外雙溪。 在這裡【頂雙溪】是它的原名。

有關雙溪開墾的歷史,最早見於史料者,可以溯至乾隆46年(西元1781年)(註一)。 頂雙溪地區有先民移入開墾(連元橋、吳爾),始於嘉慶17年(西元1812年)(註二)。

同治7年(西元1868年),雙溪三忠廟新廟落成,威惠廟立,至同治13年(西元1874年),沈葆楨設立郵務站(註三),即將【頂雙溪】的地理定位與聚落,完整的確立。

頂雙溪之所以興盛,除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足以開墾外,它的交通地位重要,是早期淡蘭古道北路(官路)的重要中繼站(註四),在鐵路開通前,此地是往來噶瑪蘭最重要的門戶,鐵路開通後(西元1923年),人貨運輸便捷更帶動了民國60年代煤礦業的興起,讓人口移入聚落擴張。但隨著礦業的沒落,產業的外移,雙溪,逐漸地淡出了大家的視界。礦業污染的消失再加上雙溪列入水源保護區,讓這裡重回純淨的山林田野,留下不受商業化渲染的古樸小鎮,對比城市現代快速,這裡已成為大台北美麗的後花園,更是品味古道文旅的朝聖之地。

新北市立雙溪高級中學,自民國35年(西元1946年)創立至今,服務在地學子已近80個年頭,從成立初級中學到增設高中部,更進一步的開辦綜合高中業務,均以考量在地就學學子的需求,開設多元的課程,提升學生能力為主要目標。自民國103年起,由社會領域教師共同研發地方學課程『漫遊雙溪』,由校內至校外,由近而遠,從《麻竹坑土地公廟》《連舉人厝》《頂雙溪渡船頭》《三忠廟》《林益和堂》…等,帶領學生認識這已發展了二百年的在地小鎮,課程導入社會學研究方法與實作,培育孩子們對社區的關懷心與行動力。

註一:雙溪鄉志卷之一,大事紀,頁7 註二:雙溪鄉志卷之一,大事紀,頁12-13 註三:雙溪鄉志卷之一,大事紀,頁22、24 註四:淡蘭古道北路,第一章,頁26、70


瑞芳分區 - 數位走讀內容

None view choose
立即體驗數位走讀

新莊老街走一回

新莊老街被譽為清代前期的「北臺第一街」,是重要商業聚落,也因聚落繁盛,造就許多信仰中心的所在,而有所謂「廟街」的稱號,就讓我們從慈祐宮出發,領略往昔千帆林立的繁華,走過五十六坎,穿梭在挑水巷、米市巷、戲館巷,體會在地人家的生活日常,更走訪武聖廟、廣福宮、文昌祠,感受傳統信仰的魅力,當然更不能忘記品嘗在地的好味道,阿瑞關的草仔粿、金和合的繼光餅以及老順香的金牌鳳梨酥,期待您漫步在其中,一同走入歷史的時光隧道。


新莊分區 - 數位走讀內容

None view choose
立即體驗數位走讀

穿越雙和,瓦磘溝我要GO

此路線以永和的社區河流-瓦磘溝為主軸,穿越雙和地區的行政區界,也穿越此地古今發展的變遷脈絡,內容主題包含河流水文、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經濟發展、人地關係等。以瓦磘溝在城鄉關係演化中的角色轉變為故事核心,從昔日航運與灌溉等人河互賴的共生關係,到都市化下遭受汙染成為被遺棄的臭水溝,而後經在地人士持續努力才再度恢復生機。引導在旅程中觀察現今雙和地景,追溯昔日聚落發展軌跡,藉此來探討都市發展的永續議題,關心瓦磘溝,你我一起GO。


雙和分區 - 數位走讀內容

None view cho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