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君遊中臺灣數位走讀

嘉慶君遊中臺灣數位走讀

「嘉慶君遊臺灣」的故事可以說是臺灣人家喻戶曉的記憶,無論從小說、戲曲,乃至於地方上的傳說故事,都似乎在告訴我們這一位繼承康雍乾盛世的清代皇帝,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曾經造訪過臺灣。他來臺灣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是為了尋找生母、有人說是為了重建臺灣的地理風水,繪聲繪影的傳說更加添了嘉慶君來臺灣的可能性。但是,真正比較可靠的考證是,來的人不是嘉慶君,而是深受乾隆皇帝重用、來臺平定林爽文事件的陝甘總督福康安。

這條走讀路線是由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胡其瑞老師,於112學年度上學期的「地方文史創意導覽」課程中與修課同學方紀雲、余嘉恩、吳逸韓、吳蕎伊、李芊儀、林佑澤、張星樂、曾禹碩、黃語歆、劉家芸、蔡雨潔、黎沚盈、賴妤甄、謝濡嫃(依姓名筆畫順序)一起完成的文案;課程中由共同主持人「社團法人台灣公益CEO協會」資深專案經理李漢鵬老師培訓導覽,最後再由共同主持人「智紳數位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張智傑執行長協助建置而成的「步佈台灣」線上走讀專區。本課程同時榮獲教育部112學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補助,以「歷史的真實與想像」為探討議題,是結合歷史、傳說、想像與現實的思辨,在課程的進行中與同學們一同腦力激盪所創建的成果。

7
嘉慶君遊中臺灣數位走讀

01竹山美人照鏡穴

【沒有美人的照鏡穴】 嘉慶君在中臺灣的故事史蹟得從竹山的沙東宮說起,沙東宮是祭祀國姓爺鄭成功的廟宇,因為在「水沙連」之東,所以有「威鎮水沙連東部」的意思。沙東宮的後方由於地勢看起來像個梳妝台,因此被稱為「美人照鏡穴」。相傳這裡天秀地靈,是個能夠出皇后的好地方,然而,卻因為嘉慶太子的一席之言,使竹山再也沒有辦法出現皇后了。 話說,嘉慶太子這一天來到竹山,希望與當地居民閒談,好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嘉慶太子聽說附近有座專出美女的照鏡山,於是向民人問道:「這裡的女子都甚麼時候梳妝的呢?」民人因為聽不大懂太子的口音,把「梳妝」聽成了閩南語的「西山」,以為太子是在問「是日出西山?還是日落西山?」於是就用閩南語回答:「當然是日落西山。」 這個回答讓太子誤以為此地的女子都在日落時才梳妝,肯定是不檢點的女子,便失望地說:「日出梳妝出貴人,日落梳妝出賤人。」他又慨歎道:「日落梳妝又怎會出皇后呢?」由於皇帝都是「金口玉言」,說的話都一定會成真,所以因為嘉慶太子的短短幾句話,美人照鏡穴便從此沒有出過皇后。 除了這個美人梳妝的金口玉言外,另一個與太子相關的故事就是竹山的地瓜。又話說,嘉慶太子來到竹山時品嚐了當地的地瓜,發現味道甜美又香Q,不禁讚嘆道:「番薯好吃免大條」。於是,竹山的地瓜雖然好吃,但是就再也長不大了!可見天子的金口玉言的威力是多麼強大!至於好吃的番薯哪裡買得到?這就是另外一段嘉慶君遊臺灣的故事了。 【竹山美人照鏡穴真實歷史】 事實上,嘉慶君傳說中的美人照鏡穴確切位置,至今難以考證。我們僅能推估其位於竹山,並且坐落於沙東宮的後方。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位於沙東宮後方的照鏡台,實際上是在1981年受到嘉慶君的傳說啟發而興建的。因此,跟嘉慶君並沒有實際關聯。 照鏡穴在歷史上經歷諸多波折。九二一大地震後,照鏡穴一帶地形發生大幅變動,照鏡台的建築被嚴重扭曲。然而,神奇的是,照鏡台本身依然屹立不倒。此後,當地被列為九二一地震公園,成為地震變動地形的教材,因而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朝聖。 仔細審視這段「日落西山」與「竹山地瓜」的故事,恐怕它的想像大過於它的真實性。竹山所產的紅地瓜由於產量較少,連帶的也延伸出太子邊吃邊說「番薯好吃,可惜不多」的另一種故事版本,把作物的產量或地方的風水都歸諸於天子的金口玉言。這是傳統華人社會對於天子的想像,最有名的「金口玉言家」當屬明太祖朱元璋,而這樣的想像也被加諸在還是太子的嘉慶君身上了。
嘉慶君遊中臺灣數位走讀

02竹山保安宮李勇將軍廟

【英勇護主的李勇將軍】 竹山保安宮旁賣著據說是被嘉慶太子金口玉言而變小的「竹山地瓜」,從熙來攘往的人群可以看出保安宮是當地香火相當鼎盛的一間宮廟。保安宮又叫做「李勇將軍廟」,主祀神是傳說中陪伴嘉慶太子的李勇將軍,也是嘉慶君遊臺灣故事中最有代表意義的故事景點。 話說嘉慶太子從照鏡穴來到了一個叫做埔頂坪的地方。當時臺灣治安混亂,劫匪山賊四處擾亂地方的安寧。這群以蕭碧為首的匪徒,發現嘉慶太子等人的到來,覬覦他們身上的財物便毫不留情地發動攻擊。而護駕的李勇將軍奮不顧身地保護嘉慶太子,最終仍因單兵難敵眾匪,在戰鬥的過程中身中萬箭,氣絕身亡。相傳當李勇壯烈犧牲時卻仍然站立,他的忠誠事蹟為後人口耳相傳,為了紀念這位護駕有功的偉大將軍,後人還為其建立了李勇將軍廟。 李勇將軍廟旁豎立著李勇將軍的雕像,全副武裝的李勇神態顯現出他英勇護主的精神。而李勇將軍廟的後方則相傳是李勇的墳墓;據說從李勇將軍的墓上採回的草經煎煮過後還具有治百病的療效。是不是真的有那麼神奇我們不知道,但是李勇將軍廟旁阿婆賣的地瓜是真的很好吃呢! 在李勇殉職的地方附近有個叫做「跌死鹿坎」的斷崖,是當地原住民用來捕獵鹿群的陷阱,傳說蕭碧在此與李勇決鬥,因為不敵李勇的武力最後墜崖而死,所以後來跌死鹿坎就改名「蕭碧斷崖」了。不過,嘉慶太子的危難沒有因為蕭碧的死而結束,這就是另外一段嘉慶君遊臺灣的故事了。 【竹山保安宮李勇將軍廟的真實歷史】 事實上李勇是不是真有其人?至今還有許多的討論,而竹山地區之所會留下許多嘉慶太子的故事,大部分的學者認為是與來臺平定林爽文事件的福康安有關。乾隆51年(1787年)11月26日,臺灣發生林爽文事件,為了平定這場動盪,乾隆皇帝於乾隆52年底派時任陝甘總督的福康安親自率軍前往臺灣。 與林爽文最後一場「小半天之役」發生在今天南投的鹿谷一帶,而福康安的大軍就駐紮在東埔臘(今竹山延平)。當時清軍的儀杖旗幟遍佈,當地居民紛紛謠傳是「太子」到來,這段歷史後來就被誤傳為「嘉慶君」曾親臨竹山,成為竹山歷史中的一則傳奇。 這一傳說深深影響了竹山的宗教信仰。 李勇將軍廟原本只是一座規模較小的有應公廟,但隨著「李勇捨身救嘉慶君」的傳說流傳,這座廟宇逐漸成為竹山信仰的中心。李勇將軍從一位陰神轉變為當地的守護神,並被封為「隨駕王爺」,廟宇的規模因此被擴大,也增建了罕見於有應公廟的李勇雕像,以表達當地居民對他的崇敬之情。李勇將軍廟的〈坪頂埔隨駕王爺李勇廟的沿革〉碑文上提到「乾隆君時代、太子嘉慶南遊渡到台灣……其中有一位護衛大將軍名叫李勇他為要保護太子嘉慶……殺身成仁殉難」。由此碑文便可知道,李勇的故事是如何深入民心,甚至昇華為在地信仰,成了百姓生活當中的一部分。
嘉慶君遊中臺灣數位走讀

03清水岩的甘露泉

【滴水清心的清水岩】 從竹山到草屯的路上有一座清水岩寺,在這裡有一段嘉慶君提字與滴水清心的故事。 話說,嘉慶太子一行人在竹山折損了李勇這位大將軍,剩下的人一路逃跑,打算前往半線,也就是現在的彰化去避難。在山路中眾人又餓又渴,正在發愁之際,突然看到山壁竟然滴水不斷。大家用手捧水來喝,頓時覺得神清氣爽、甘甜潤喉。太子喝了這水後,精神一振,隨手提起樹枝就在岩壁上寫著「滴水清心」四個字。 眾人再往前行,來到了一間寺廟。嘉慶太子覺得方才山壁的泉水,應是寺廟中的觀音佛祖所賜,因此參拜之後謹記在心,為了答謝佛祖的救命之恩,回到朝廷就賞賜了清水岩寺一個「雙龍抱珠火行圖記」,上面書有「清水岩」三字,而「岩」字的「石」多了一個點,有人就說,這一點正是嘉慶太子感念「滴水出石」這件事所以才故意多加了這一點。而用樹枝寫在石頭上的「滴水清心」等字,就被後人刻成石碑永久保存下來了。 另外,清水岩旁的這條路又被稱為「挑鹽古道」,是先民們來往於彰化社頭與南投名間兩地的農產運輸要道,也是鹿港商人買賣鹽貨、雇請挑夫運送的必經之路,所以「挑鹽古道」因此得名。而挑鹽古道因為一路彎彎曲曲,所以又名「十八彎」,據說,這也是因為嘉慶太子一路逃難、口裡直念「彎彎拐拐」而讓後人取了這個「十八彎」的名字。然而,十八彎固然難走,前頭的草屯卻有一段明明有路卻走不出村莊的怪事,這就是另外一段嘉慶君遊臺灣的故事了。 【挑鹽古道上的清水岩】 彰化的清水岩和虎山岩,以及在彰投交界處的碧山岩被稱為「三大名岩」,而這裡的「岩」並不是指岩石的意思,而是閩南語中代表佛寺所在的「巖仔」。由於清水岩位在交通要道的挑鹽古道上,自然是嘉慶君故事中不可缺少的場景與行經路線之一。只不過嘉慶太子應該沒有那種神力,可以用樹枝在岩壁上刻下「滴水清心」的墨寶,而火形圖記的匾額也是後人延伸出來的想像。 不過,清水岩因嘉慶太子的「滴水清心」故事而有名,這與清水岩附近水源優質很有關係。這裡的泉水在日治時期被譽為是臺灣的三大名泉之一,與北部陽明山的「長壽泉」和東部知本的「美人泉」齊名。在寺廟的前方還有「甘露泉」的標誌顯見這是本地的特色之一。同時,這裡也屬於今日「參山國家風景區」的一部分,融合了傳說故事與豐富的自然資源,是這段走讀路線中可以歇腳休息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