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05水梯田廢耕

水梯田廢耕,終結農村共同體 1962年次的我,從8歲割稻到26歲,7月放暑假,雞母嶺的小孩都要幫忙割稻,而我家要連割三個星期的稻,這場漫長而嚴酷的戰鬥,每年都要上演一次,割到你會懷疑人生。 現在回想起來倒也雲淡風清,一切已成往事。然而,我跟自己說,如果再來一次,絕對當下秒逃現場。但這就是人生,在緊密的農村共同體中,任誰都得全副投入。 1980年代末雞母嶺水梯田陸續廢耕,我們家的田也在1989年廢耕,全家人都很高興終於不用再割稻。只有阿公默默地說:「雞母嶺只有鬧飢荒,才會再作田。」就這樣結束世代耕作的水梯田。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02雞母嶺由來

雞母嶺的過往生活史 道光時漳州簡姓所闢。地處偏僻,林茂草密,為野獸出入之處。閩南語中雉雞稱之為蛙雞,即雞母之意。(貢寮鄉誌86年10月版) 雞母嶺因地處偏遠且多為山林地,耕地甚少,先民採集食物不易,此處剛好出產雉雞及竹雞先民長捕食之,其中母雞更具生產力因可繁延後代,雞母嶺如此沿用以為段名。(瑞芳地政事務所官網) 雞母嶺是土地公嶺、巫裡岸及雞母嶺三個地名所組成的村落,對外名稱以「雞母嶺」稱之,本地人則會細分為居住在土地公嶺或巫裡岸。 土地公嶺:道光時漳州簡姓開闢。以土地公廟得名。(貢寮鄉誌86年10月版) 巫裡岸:嘉慶時漳州巫姓開闢。荒野末開,不便生存,不久即全家死亡。後吳姓至此,為紀念巫姓乃定名巫裡岸。(貢寮鄉誌86年10月版) 節錄自貢寮鄉誌等資料>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01遇見雞母嶺

來趣雞母嶺體驗生活 雞母嶺 東北角的山上,有座230年古樸山村,百年前山林雉雞與竹雞成群,人們就叫她雞母嶺。
七星分區-數位走讀內容

01金山老街

金山老街為目前臺灣少數老街之一,也是北海岸地區最古老的老街,其歷史可回溯至清朝雍正末年,由福建移民所建,為昔日金包裡住民主要的農產、漁獲集散地。
208新北市金山區金包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