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景 listing-icon01 dark-mint

05水梯田廢耕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水梯田廢耕,終結農村共同體
1962年次的我,從8歲割稻到26歲,7月放暑假,雞母嶺的小孩都要幫忙割稻,而我家要連割三個星期的稻,這場漫長而嚴酷的戰鬥,每年都要上演一次,割到你會懷疑人生。

現在回想起來倒也雲淡風清,一切已成往事。然而,我跟自己說,如果再來一次,絕對當下秒逃現場。但這就是人生,在緊密的農村共同體中,任誰都得全副投入。

1980年代末雞母嶺水梯田陸續廢耕,我們家的田也在1989年廢耕,全家人都很高興終於不用再割稻。只有阿公默默地說:「雞母嶺只有鬧飢荒,才會再作田。」就這樣結束世代耕作的水梯田。

不知道當年是哪戶人家率先放棄耕作?放下擔子的那刻,心情又如何?只知道1980年代末,台灣米價變得好便宜,農人辛苦一年所種的稻子,只賣得區區幾萬元,少壯輩紛紛離開家鄉,只剩老人家守在原地。

雖有不捨與無奈,情勢所迫下,一旦有人棄守,離農就如骨牌效應,「某某家都不種了,我們也不要種了。」時代走到這步,全村就此失守。

[來趣體驗生活]

  • 本地標在地圖上僅是示意標註,雞母嶺兩百多甲水梯田幾乎都成為次生林(第二次長出的森林)。
  • 地景維護支持系統:你可以協助維護230年地景生活文化,以及地景生活美學,請贊助地景維護支持系統費。
  • 種稻認養計畫:吃自己種的米,詳細情形請瀏覽「遇見雞母嶺」官網
  • 土地公嶺:道光時漳州簡姓開闢。以土地公廟得名。(貢寮鄉誌86年10月版)
撰稿者
蕭學苑
領讀人
張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