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21舀水灌溉

舀水灌溉,涓滴都珍貴 雞母嶺是在山的半山腰形成的村落,從澳底由下往上爬,一路到金瓜石、九份地區。山谷間有幾條不算大的溪河,至於我們家族田地內僅有一條小溪澗。有時候夏天嚴重缺水,會放棄灌溉離溪澗較遠的田,讓它變成乾田。 難得有幾塊田地有湧泉流出,雖然水量都不大,夏天多少還是會湧水。有時幾天沒下雨,阿公便帶我去湧泉舀水,將下階水田湧出來的水用水桶舀到上階,期盼涓滴細流能灌溉到較遠處的水田,避免乾涸,然而,只要連續數週無雨,湧泉即斷。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20兼做礦工

兼做礦工,一人多角拚生活 阿爸常感嘆,要在雞母嶺賺一塊錢,真難。又說,種幾塊死田,要怎麼過生活。在那年代,雞母嶺人普遍貧窮,也不能只靠務農維生。不是農忙的時候,不少村民到附近的金瓜石做礦工。印象中,我國中放學,騎腳踏車回到家已過黃昏,鄰居做礦的叔公也隨後下工回來,礦工可說是見不到太陽的人。 有幾年,阿母也跟鄰居嬸嬸一起到草山下的煤礦,從事推礦車、倒煤渣的雜工。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19池塘抓魚

池塘抓魚,混水才抓得到 在雞母嶺,我們把埤塘叫做「埤仔」。從GOOGLE MAP可以概覽台灣水梯田的分佈與環境,其中,新北市貢寮區的土地公嶺、雞母嶺、巫裡岸及文秀坑等地的水梯田非常密集,並且擁有全台灣最多的「山區水埤」,大約有六十幾處。埤仔的功能是在冬天多雨季節儲存水,以便夏天乾早無雨時灌溉水梯田,以保持水梯田終年有水。 埤仔也是小孩子夏天消暑玩樂的地方,我們大都利用牽牛去埤仔泡水時,順便偷偷地玩上大半天。埤仔深度至少超過兩個人的身高,太危險,去玩也不能讓父母知道。雞母嶺的男孩幾乎都會游泳,就是一夥人在埤仔亂游學會的。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18撿田螺

撿田螺,婦孺專屬的日落大採集 記得國小時的夏天傍晚,經常跟著阿嬤或阿母,再加上鄰居的姑姑、伯母、阿嬸、小孩們,一大群人結伴到村裡吳姓、何姓、賴姓等人家的水田撿田螺。為什麼我們自家的水田沒有田螺?現在回想也不明白。 田螺總在傍晚時分才會出現,多到滿田都是,大家都深怕被別人先撿走,一粒接著一粒,手腳快速俐落。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17芭樂頭

芭樂頭,懷念的小確幸 小時候,這區的水田邊矗立著一棵芭樂樹,因此把這區叫做「芭樂頭」。 水梯田荒廢多年後,重新整理田地,卻不見芭樂的蹤影,想必土地被芒草及雜林侵佔,芭樂也自然淘汰了。 很懷念這棵芭樂,它曾經像老朋友一樣,夏天割稻時,偶爾會遇到成熟果實,是辛苦收割時突來的小確幸。 現在,我種回一棵芭樂,芭樂頭回來囉。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16四角區

四角區,勞動與休憩的所在 我家有一區水田,形狀是工整的長方形,全家人跟著阿公叫它「四角區」,田的一側種滿作為土地界線的「八芝蘭竹」(又稱為冇咸仔、空涵竹),另一邊是田埂路,通往淡蘭北路雞母嶺古道段的山路,另外兩邊連接其他水梯田。 這區水田大約有兩、三擔的產量面積,算是大的水梯田。我們家在插秧或割稻時,都習慣在四角區的竹林下,吃吃點心、休息乘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