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田螺,婦孺專屬的日落大採集
記得國小時的夏天傍晚,經常跟著阿嬤或阿母,再加上鄰居的姑姑、伯母、阿嬸、小孩們,一大群人結伴到村裡吳姓、何姓、賴姓等人家的水田撿田螺。為什麼我們自家的水田沒有田螺?現在回想也不明白。
田螺總在傍晚時分才會出現,多到滿田都是,大家都深怕被別人先撿走,一粒接著一粒,手腳快速俐落。
每次出動一定要撿到天黑,人人滿載而歸,然後把田螺泡水靜置一晚吐泥土,隔天早上煮來吃。印象中阿公、阿伯、阿叔等男性長輩從不參與撿田螺,然而,只要阿嬤或阿母一大早煮起田螺,阿公、阿爸便早早盤據桌邊,兩位饕客經過一夜期待,起勁地吸著熱騰騰的田螺大餐,停不下來。
我也很喜歡吃田螺,先把封口的膜挖除,然後在螺殼尖端咬一個小洞,從有肉那頭用力一吸,螺肉就吸出來。通常用吸的嫌麻煩,也會直接用針將螺肉挖出來,然後炒整盤。不過用吸的感覺才是夠味的田螺吃法。
記得小時候曾經走到很遠很遠(單趟大約40至50分鐘)的燦光寮撿田螺,那片水田是游姓人家的,面積特別大,比雞母嶺的任何田都大。十幾年前我得知那塊田是堂叔的親戚所有,原來是這樣,嘴饞的我們才有機會殺到那麼遠。
撿田螺的活動,一直持續到村裡水梯田廢耕為止。沒有水田,原生種的田螺也漸漸消逝了。幾年前嘗試在自家水梯田養殖田螺,數量很少,或許敵不過白鷺鷥來覓食吧!
數位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