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09徒步上學

徒步上學,漫長的耐力賽 1976年,我國一下學期,轉到雙溪國中就讀,開始一段「騎蹟之旅」。 當年雞母嶺的小孩絕大多數就讀雙溪國中,只有幾屆是讀貢寮國中。我跟大家一樣,每天得徒步8公里去上學,大約花上2小時,有時趕路,1小時40分鐘左右可以抵達。 剛成為新生時,看見有些男生騎腳踏車上下學,有點羨慕。走了一學期,三叔便買了一輛腳踏車送我,從此加入騎士行列,不必每天急行軍了。到國三畢業,男生大部分都改騎腳踏車上下學,女生中只有少數人騎腳踏車。騎腳踏車輕鬆一些,也多了自由,但家長捨不得買腳踏車,或者沒有錢買,在當時環境,我們小孩子哪知家長的苦?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08看布袋戲

看布袋戲,墜入武林世界 讀小學時,《雲州大儒俠》史艷文電視布袋戲正狂熱,老三台的台視從中午12點半播到1點,剛好是小學的午休時間(12點到1點)。 我家離學校走路大約6、7分鐘,沒帶便當上學的我,中午都回家吃,自從愛上佈袋戲,下課鐘一打就趕緊衝回家,吃飯配電視。12點到12點半是播報新聞,阿公跟阿爸看完後,就把電視關掉。自從知道我喜歡看布袋戲,加上有幾個同學也會跑到我家來看,就開著讓我們繼續看,我們都撐到最後五分鐘,才飛也似地跑回學校,常常衝到教室,鐘聲剛好響起。 炎熱夏天跑起來很喘,午後的第一節課,我們幾個總是滿頭大汗、還沒回神。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07第一張照片

第一張照片,原來我們都一樣 應該是國小一年級的事,不記得是哪一天,學校附近的一戶人家,買一台歌林(又好像是聲寶)的電視機,我們班好多同學聽聞後都跑去看,送貨的老闆便幫我們十幾個人拍一張合照,也不知道是什麼興頭,要幫我們拍照?反正一夥人就排排站著給拍。 照片中的毛頭小子,只有一人穿著「中國強」黑色帆布鞋,其他人包括我在內全部光著腳丫子。那個年代即使有鞋,也捨不得上學時候穿,1960年代,人人赤腳上學的年代,已經離我們好遠好遠。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06豐珠中學

1974年我念小學六年級時,全校共有178名學生,每個年級有一班,當時學校編制是澳底國小豐珠分校,名義上隸屬澳底國小,實際上是獨立運作的分校,只有舉辦運動會、畢業典禮之類全校性活動,才會步行到約3公里外的澳底國小。因此,我跟校本部的同學完全沒有交集,也不認識,卻在邁入中年後才相認幾位「當時的同學」。 1975年我國小畢業,後來,豐珠分校升格為豐珠小學,復因時代變遷導致人口外移,又變回分校,聽說學校到最後只剩幾名學生,只好請他們轉到澳底國小就讀,從此結束豐珠國小。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04土地公

土地公,守護土地無所不在 小時候逢年過節跟阿嬤、阿母去福安廟拜拜時,有時候會順便走3分鐘,去廟旁邊的山坡上拜土地公。 土地公旁是山谷,可以遠眺金沙灣,從這裡看日出很美很美。豐珠分校離這裡幾百公尺而已,讀小學時有幾次跟著同學爬到土地公所在的半山腰,一群人純粹只是來亂逛。 印象中這座土地公原本是石砌的,廟宇空間不大。幾十年前再去拜拜時,發現旁邊遺留幾塊廢棄的石板,整座重新改建,貼上彩色瓷磚,並且在小廟外圍加蓋新亭子,或許是給守護土地的土地公有個遮風避雨的家吧。現在,有經過時,也會常常去拜一下。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03福安廟

福安廟沿革 福安廟供奉開臺聖王(鄭成功)、關聖帝君、福德正神,以開臺聖王為主神。 緣於民前十多年有牧童「林萬然」,以泥土塑造神像壹尊,尊為開臺聖王,安奉於本村通往金瓜石九份之交通要道旁一間小草棚裡,日夜焚香膜拜,虔誠感動聖王真神降駐,神威顯赫,有求必祐,屢現奇蹟,因而引起民眾關注,就地改建茅屋,繼續供人參拜,後經聖王指示於民前十二年於現址以石頭木材茅草建一較大之房屋繼續安奉,聖王神威遠播,信徒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