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指標 listing-icon07

20投身抗日、保家衛國

中興莊數位走讀

1936年12月日本登陸青島市,市長沈鴻烈急電中央政府向委員長蔣介石報告,青島國術館副館長高芳先銜命將國術館館員,改編為「國術救國大隊」,並召集全市所有鐵工廠、兵工廠,限時製造大刀數千支,發給國術子弟兵每人一支,組成「大刀隊」立即派駐在日僑大門口,持刀站崗。

為保全數萬名日僑性命,以及九大紗廠的收入,日領事和軍官在青島駐軍8、9天後,終於撤軍而去,這場一觸即發的戰事,正是高芳先帶領大刀隊「不戰而屈人之兵」 的輝煌戰功。

1937年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國術救國大隊」改為「爆破大隊』,高芳先奉派為副大隊長,執行爆破任務。最終順利炸毀日本在青島的九大紡織廠、橡膠廠和煉鋼廠,日本在華從事經濟侵略之鉅大投資,遭到大火延燒6日,盡成灰燼。

以嶗山為根據地組成的「青保」,主要是青島國術館的子弟兵,從1939-1945投身抗日,總計經歷80餘場大小戰役,日軍盤據登瀛、黃山、柳樹台、漢河、大嶗、鴻源及沿海沙子口等據點,全為青保各個擊破,這支抗日游擊隊有70%是青島市國術館子弟兵,他們參與保家衛國的基本佩配,僅是一把大刀和幾個手榴彈。

撰稿者
楊秋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