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醫院之庭》創作於1929年,尺寸為30F(72.5×91 cm),是李梅樹入選第三回臺展西洋畫部的油彩作品,描繪臺北病院(現為臺大醫院舊館)庭院的景色,畫面左下角有署年與簽名。
左右兩側高大的榕樹交錯豎立、盤根錯節,有著許多垂下的暗紅色氣根。在枝葉繁茂的榕樹之間,有一道未被遮掩的空隙,映照出ㄑ字形的小道。小道之上,有穿著和服的婦人或站或蹲著寒暄,為畫面添了一絲生氣。視線沿著小道向後望,有磚紅色外牆,牆上有橫排成三列的拱窗,最高處則可見醫院正面的高塔建築。
畫家以細碎筆觸描繪草地,或分散或交疊,表現陽光穿過樹葉枝枒、灑落地面的景緻。相較於草地直短的筆觸,樹梢的筆觸以有弧度的C字形短筆表現,營造出樹葉飄動的模樣。
1929這年,李梅樹剛通過東京美術學校西洋畫科入學考試,暑假時曾回臺探望生病的兄長劉清港(1885-1930),《臺北醫院之庭》一作便為李梅樹前往臺北醫院照顧劉清港時所作。劉清港為李梅樹的哥哥,因從母姓而與李梅樹姓氏不同,長了李梅樹17歲。劉清港自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回鄉開業,1920年時升任公醫,為三峽首位臺籍公醫。劉清港為當時新知識分子,參與社會救濟、關心時事與社會的形象,影響了李梅樹日後用心參與地方事務、嚴以律己的處事態度。
參考資料:
黃舒屏主編,《畫筆下的真實:李梅樹120歲藝術紀念展》,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2。
詹凱琦,〈現代美術建設新鄉里:日治時期李梅樹美術活動及人物畫研究〉,臺北: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臺北醫院之庭〉,《名單之後:臺府展資料庫》,https://taifuten.com/oblect/臺北病院之庭/#squelch-taas-toggle-shortcode-content-2,檢索日期:2024年1月19日。
數位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