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景 listing-icon01 dark-mint

19池塘抓魚

遇見雞母嶺數位地圖

池塘抓魚,混水才抓得到
雞母嶺,我們把埤塘叫做「埤仔」。從GOOGLE MAP可以概覽台灣水梯田的分布與環境,其中,新北市貢寮區的土地公嶺、雞母嶺、巫里岸及文秀坑等地的水梯田非常密集,並且擁有全台灣最多的「山區水埤」,大約有六十幾處。埤仔的功能是在冬天多雨季節儲存水,以便夏天乾早無雨時灌溉水梯田,以保持水梯田終年有水。

埤仔也是小孩子夏天消暑玩樂的地方,我們大都利用牽牛去埤仔泡水時,順便偷偷地玩上大半天。埤仔深度至少超過兩個人的身高,太危險,去玩也不能讓父母知道。雞母嶺的男孩幾乎都會游泳,就是一夥人在埤仔亂游學會的。

埤仔也是「混水抓魚」的戰鬥場。夏天的雞母嶺,常常只聽到遠處雷聲隆隆,天很黑,雨卻下不來。此時就需啟動埤仔的水,為水梯田解渴。然而,若旱季持續幾日,沒有新的水源流入埤仔,就要停止放水,因為一旦埤仔整個乾涸見底,埤涵頭的泥土就會乾裂,反而得耗時修繕,以免秋天降雨時漏水。

共用此埤仔灌溉水田的人,總是趁著埤仔水位最低的時候,不約而同去抓魚。有時,去了才發現別人已經捷足先登。抓魚時,得用點技巧:首先,將淺淺的池水拍打成「濁水」,魚為了要呼吸乾淨的水,魚頭就會浮出水面,這時候馬上用魚網由下往上一撈,魚便入網。有的魚聰明,跑得比網上撈的速度快,只能眼睜睜看它溜之大吉。大家「混水抓魚」的真正目標不在普通的魚,而是滑溜的「鱸鰻」,那才是滋補美味。

撰稿者
蕭學苑
領讀人
張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