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景 listing-icon01 dark-mint

01《淡水港》(淡水基督教長老教會後方)

李梅樹之路
《淡水港》為李梅樹創作於1930年的油彩作品,作品尺寸為25F(65x80 cm),畫家從高處俯瞰,描繪晴而多雲的淡水河港灣與小鎮風貌。畫面前景有用色濃郁的紅色屋瓦和深綠樹叢交錯,而在部分房舍的頂部屋脊處,畫家加上了橘白色的筆畫,讓畫面下方與上方的明亮天空相調和。 此外,筆觸方向皆往右後方延伸,連接淡水港灣的弧度,除了有引導觀者視線的效果,也使得畫面整體顯得更穩定而協調。在層層錯落的紅屋瓦和綠樹叢之後,可見映照著藍、綠、白、黃天空的淡水港,表現畫家對於瞬時光影變化的捕捉,水面上的船隻則又為畫面增添一絲生氣。 臺灣許多前輩藝術家都有留下描繪淡水景緻的作品。與李梅樹交好的陳植棋、陳澄波等人在1920至30年代時也創作了多幅以淡水為畫題的圖繪。 陳植棋有四幅1925-30年間創作的同名《淡水風景》作品;陳澄波有《淡水夕照》(1935)、《淡水風景》(1935)、《曲徑》(1936)等。三人皆曾為赤島社成員,赤島社1929年成立時於《臺南日日新報》中發表宣言:「忠實地反應時代的脈動,生活即是美,吾等希望貫徹藝術,化育此島為美麗島。愛好藝術的我們,心懷為鄉土臺灣島殉情,不論何時都不忘以學貧學愚的心情鑽研精進研究。赤島社的使命在此,吾等生活亦在此,且讓秋天的臺展和春天的赤島展來裝飾這個缺乏風雅的島嶼吧。」,由此或許可見三位畫伯對臺灣藝術發展的懇切關懷。 參考資料: 〈粒揃ひの畫家連 臺展の向ふを張つて 赤島社を組織し本島畫壇に烽火を揚く〉,《臺南日日新報》,1929年08月28日。 葉思芬,《臺灣美術全集.卷十四:陳植棋》,臺北:藝術家,1995。 饒祖賢,〈自然與人文的融匯:館藏藝術家畫筆下的淡水風景〉,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檔案館:https://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list_02.php?no=52,檢索日期:2024年4月12日。
撰稿者
鍾聿晴、王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