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景 listing-icon01 dark-mint

09《仙公廟》(木柵指南宮)

李梅樹之路
《仙公廟》為李梅樹1968年繪於木板之油畫作品,尺寸為4F(33×24cm),描繪仰望木柵指南宮的景緻。從大殿正前方的三川門樓與長長階梯等建築特徵,推測所描繪的應為指南宮的純陽寶殿。純陽寶殿於1992年時重修完成,《仙公廟》記錄了純陽寶殿重修前的景色。 木柵指南宮(位於今臺北市文山區),俗稱「仙公廟」。主祀神祇呂洞賓,又被信徒尊稱為孚佑帝君、純陽祖師、呂仙公等。清光緒8年(1882),淡水知縣王彬林來臺履任時,迎山西芮城永樂宮呂仙公神像香火奉於艋舺(今臺北市萬華區)玉清齋。後來景美地區發生瘟疫,當地士紳乃將呂仙公神像請到景美鎮壓,地方民眾為感念神恩,於清光緒16年(1890)在木柵現址建廟。 指南宮經歷多次擴建,有多座宮觀建築。其中建造最早也最為重要的純陽寶殿曾經歷多次整修,如今的廟殿格局奠基於臺灣木匠大師陳應彬(1864-1944),為其代表作品之一。廟殿建築除了純陽寶殿外,凌霄寶殿(1966年建成)、大雄寶殿(1984年建成)等也紛紛建成,分別主祀呂洞賓、玉皇大帝與釋迦摩尼佛,為儒釋道三教重要廟宇。 參考資料: 〈指南宮〉,《臺灣宗教百景》,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landscape/1_0011.aspx?i=16,檢索日期:2024年8月6日。 〈臺北指南宮〉,https://www.chih-nan-temple.org,檢索日期:2024年8月6日。 〈指南宮〉,《開放博物館》,https://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4fc066a2102638ef488f719a8ad5ad3,檢索日期:2024年8月6日。
撰稿者
鍾聿晴、王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