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希元(1481–1565),字茂貞、號次崖,泉州同安人,明朝理學家及官員,與陳琛、張岳並稱「泉州三狂」。他於正德十二年(1517)中進士,歷任南京大理寺評事、大理寺丞等職,提出多項新政,倡導廉政與改革,被尊為「理學名宦」。逝世後,在故鄉廈門曾建廟祭祀,近代其後裔渡海來台後,於彰化芳苑鄉王功村興建林希元祖廟,以繼承敬仰之情 。
據說清代康熙年間(崇禎12年),林姓開墾者林晉璧與林晉玉兄弟自同安來台,攜帶祖地塑像於此安奉,逐漸形成每年農曆九月祭祀儀式——「林希元祖廟會」
在彰化芳苑,有間林祖廟,從名稱來看,是屬於芳苑林氏的祖祠,但林氏的祖先卻有著神力,所以此廟不只是祭拜祖先,也是祖神之廟。
走到這間林希元祖廟前,抬頭可望見匾額之上寫著「理學名宦」四個大字,這是鄉里對其在治學上的認同。 同安林氏因為有這麼一個敢言直諫,又治學有成的祖先,進而奉為祖神,也是很自然的事。土地廟的對聯不是很常見到這句話嗎:「聰明正直是為神」
不過希元祖在芳苑可不只是林氏共同的敬拜對象,還有神蹟顯現。
王功(亦屬芳苑)俗語說:「阮祖若有顯,屁股就會疼。」王功當地人若有病痛,可去求希元祖,若得三聖盃,希元祖起駕會指示削去祂金身去做藥,大概是因為怕礙觀瞻,所以求藥人都從臀部削一小塊,回家後放在茶水煮來喝,病即可痊癒。
也有人喝完「神茶」後,再吃一碗米粉湯,或是麵線湯,隔天就好了,所以王功又有俗語說:「頭殼暈米粉神;腹肚痛麵線命」
林希元從地方名人,逐漸演變成地方神明,這其實在臺灣不乏其例,但一般都是去世後不久便顯神蹟,像希元祖這樣一直在官方祀典中,幾百年後才逐漸進入鄉土神明之列的,倒也特別。
數位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