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君遊中臺灣數位走讀
02竹山保安宮李勇將軍廟
【英勇護主的李勇將軍】
竹山保安宮旁賣著據說是被嘉慶太子金口玉言而變小的「竹山地瓜」,從熙來攘往的人群可以看出保安宮是當地香火相當鼎盛的一間宮廟。保安宮又叫做「李勇將軍廟」,主祀神是傳說中陪伴嘉慶太子的李勇將軍,也是嘉慶君遊臺灣故事中最有代表意義的故事景點。
話說嘉慶太子從照鏡穴來到了一個叫做埔頂坪的地方。當時臺灣治安混亂,劫匪山賊四處擾亂地方的安寧。這群以蕭碧為首的匪徒,發現嘉慶太子等人的到來,覬覦他們身上的財物便毫不留情地發動攻擊。而護駕的李勇將軍奮不顧身地保護嘉慶太子,最終仍因單兵難敵眾匪,在戰鬥的過程中身中萬箭,氣絕身亡。相傳當李勇壯烈犧牲時卻仍然站立,他的忠誠事蹟為後人口耳相傳,為了紀念這位護駕有功的偉大將軍,後人還為其建立了李勇將軍廟。
李勇將軍廟旁豎立著李勇將軍的雕像,全副武裝的李勇神態顯現出他英勇護主的精神。而李勇將軍廟的後方則相傳是李勇的墳墓;據說從李勇將軍的墓上採回的草經煎煮過後還具有治百病的療效。是不是真的有那麼神奇我們不知道,但是李勇將軍廟旁阿婆賣的地瓜是真的很好吃呢!
在李勇殉職的地方附近有個叫做「跌死鹿坎」的斷崖,是當地原住民用來捕獵鹿群的陷阱,傳說蕭碧在此與李勇決鬥,因為不敵李勇的武力最後墜崖而死,所以後來跌死鹿坎就改名「蕭碧斷崖」了。不過,嘉慶太子的危難沒有因為蕭碧的死而結束,這就是另外一段嘉慶君遊臺灣的故事了。
【竹山保安宮李勇將軍廟的真實歷史】
事實上李勇是不是真有其人?至今還有許多的討論,而竹山地區之所會留下許多嘉慶太子的故事,大部分的學者認為是與來臺平定林爽文事件的福康安有關。乾隆51年(1787年)11月26日,臺灣發生林爽文事件,為了平定這場動盪,乾隆皇帝於乾隆52年底派時任陝甘總督的福康安親自率軍前往臺灣。
與林爽文最後一場「小半天之役」發生在今天南投的鹿谷一帶,而福康安的大軍就駐紮在東埔臘(今竹山延平)。當時清軍的儀杖旗幟遍佈,當地居民紛紛謠傳是「太子」到來,這段歷史後來就被誤傳為「嘉慶君」曾親臨竹山,成為竹山歷史中的一則傳奇。
這一傳說深深影響了竹山的宗教信仰。
李勇將軍廟原本只是一座規模較小的有應公廟,但隨著「李勇捨身救嘉慶君」的傳說流傳,這座廟宇逐漸成為竹山信仰的中心。李勇將軍從一位陰神轉變為當地的守護神,並被封為「隨駕王爺」,廟宇的規模因此被擴大,也增建了罕見於有應公廟的李勇雕像,以表達當地居民對他的崇敬之情。李勇將軍廟的〈坪頂埔隨駕王爺李勇廟的沿革〉碑文上提到「乾隆君時代、太子嘉慶南遊渡到台灣……其中有一位護衛大將軍名叫李勇他為要保護太子嘉慶……殺身成仁殉難」。由此碑文便可知道,李勇的故事是如何深入民心,甚至昇華為在地信仰,成了百姓生活當中的一部分。
嘉慶君遊中臺灣數位走讀
01竹山美人照鏡穴
【沒有美人的照鏡穴】
嘉慶君在中臺灣的故事史蹟得從竹山的沙東宮說起,沙東宮是祭祀國姓爺鄭成功的廟宇,因為在「水沙連」之東,所以有「威鎮水沙連東部」的意思。沙東宮的後方由於地勢看起來像個梳妝台,因此被稱為「美人照鏡穴」。相傳這裡天秀地靈,是個能夠出皇后的好地方,然而,卻因為嘉慶太子的一席之言,使竹山再也沒有辦法出現皇后了。
話說,嘉慶太子這一天來到竹山,希望與當地居民閒談,好深入了解當地文化。嘉慶太子聽說附近有座專出美女的照鏡山,於是向民人問道:「這裡的女子都甚麼時候梳妝的呢?」民人因為聽不大懂太子的口音,把「梳妝」聽成了閩南語的「西山」,以為太子是在問「是日出西山?還是日落西山?」於是就用閩南語回答:「當然是日落西山。」
這個回答讓太子誤以為此地的女子都在日落時才梳妝,肯定是不檢點的女子,便失望地說:「日出梳妝出貴人,日落梳妝出賤人。」他又慨歎道:「日落梳妝又怎會出皇后呢?」由於皇帝都是「金口玉言」,說的話都一定會成真,所以因為嘉慶太子的短短幾句話,美人照鏡穴便從此沒有出過皇后。
除了這個美人梳妝的金口玉言外,另一個與太子相關的故事就是竹山的地瓜。又話說,嘉慶太子來到竹山時品嚐了當地的地瓜,發現味道甜美又香Q,不禁讚嘆道:「番薯好吃免大條」。於是,竹山的地瓜雖然好吃,但是就再也長不大了!可見天子的金口玉言的威力是多麼強大!至於好吃的番薯哪裡買得到?這就是另外一段嘉慶君遊臺灣的故事了。
【竹山美人照鏡穴真實歷史】
事實上,嘉慶君傳說中的美人照鏡穴確切位置,至今難以考證。我們僅能推估其位於竹山,並且坐落於沙東宮的後方。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位於沙東宮後方的照鏡台,實際上是在1981年受到嘉慶君的傳說啟發而興建的。因此,跟嘉慶君並沒有實際關聯。
照鏡穴在歷史上經歷諸多波折。九二一大地震後,照鏡穴一帶地形發生大幅變動,照鏡台的建築被嚴重扭曲。然而,神奇的是,照鏡台本身依然屹立不倒。此後,當地被列為九二一地震公園,成為地震變動地形的教材,因而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朝聖。
仔細審視這段「日落西山」與「竹山地瓜」的故事,恐怕它的想像大過於它的真實性。竹山所產的紅地瓜由於產量較少,連帶的也延伸出太子邊吃邊說「番薯好吃,可惜不多」的另一種故事版本,把作物的產量或地方的風水都歸諸於天子的金口玉言。這是傳統華人社會對於天子的想像,最有名的「金口玉言家」當屬明太祖朱元璋,而這樣的想像也被加諸在還是太子的嘉慶君身上了。
王功數位走讀
03林希元祖廟
林希元(1481–1565),字茂貞、號次崖,泉州同安人,明朝理學家及官員,與陳琛、張岳並稱「泉州三狂」。他於正德十二年(1517)中進士,歷任南京大理寺評事、大理寺丞等職,提出多項新政,倡導廉政與改革,被尊為「理學名宦」。逝世後,在故鄉廈門曾建廟祭祀,近代其後裔渡海來台後,於彰化芳苑鄉王功村興建林希元祖廟,以繼承敬仰之情
。據說清代康熙年間(崇禎12年),林姓開墾者林晉璧與林晉玉兄弟自同安來台,攜帶祖地塑像於此安奉,逐漸形成每年農曆九月祭祀儀式——「林希元祖廟會」
在彰化芳苑,有間林祖廟,從名稱來看,是屬於芳苑林氏的祖祠,但林氏的祖先卻有著神力,所以此廟不只是祭拜祖先,也是祖神之廟。
走到這間林希元祖廟前,抬頭可望見匾額之上寫著「理學名宦」四個大字,這是鄉里對其在治學上的認同。
同安林氏因為有這麼一個敢言直諫,又治學有成的祖先,進而奉為祖神,也是很自然的事。土地廟的對聯不是很常見到這句話嗎:「聰明正直是為神」
不過希元祖在芳苑可不只是林氏共同的敬拜對象,還有神蹟顯現。
王功(亦屬芳苑)俗語說:「阮祖若有顯,屁股就會疼。」王功當地人若有病痛,可去求希元祖,若得三聖盃,希元祖起駕會指示削去祂金身去做藥,大概是因為怕礙觀瞻,所以求藥人都從臀部削一小塊,回家後放在茶水煮來喝,病即可痊癒。
也有人喝完「神茶」後,再吃一碗米粉湯,或是麵線湯,隔天就好了,所以王功又有俗語說:「頭殼暈米粉神;腹肚痛麵線命」
林希元從地方名人,逐漸演變成地方神明,這其實在臺灣不乏其例,但一般都是去世後不久便顯神蹟,像希元祖這樣一直在官方祀典中,幾百年後才逐漸進入鄉土神明之列的,倒也特別。
王功數位走讀
02福海宮
福海宮創建於清朝時期(約18世紀末),至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是地方重要的信仰中心,見證王功漁村的發展與變遷。
建築風格-廟宇融合傳統閩南建築風格,屋簷雕龍畫鳳,色彩鮮明,廟埕寬廣,是當地重要的地標。特色之ㄧ是位於龍蝦穴龍蝦是海中強壯又靈動的生物,常象徵豐收、力量與海神的使者。在沿海信仰中,有些地方會將螯類、魚貝等視為媽祖保佑漁民豐收的象徵。綠瓦作為屋頂的顏色,也可以延伸為海中生物的顏色,代表大海的恩澤。可以說:綠瓦如海中龍蝦之形,與媽祖守護海域、庇佑漁獲的神力相呼應。其二是王功福海宮廟埕豎立了兩根高聳的旗杆,這些旗杆其實具有很深的文化與歷史意涵:象徵「宮廟」身份:旗杆豎立於牌樓與正殿之間,代表此廟屬於「官廟」等級,而非一般的民間小廟。旗竿的設置與清朝時期的彰化縣令 楊桂森 有直接關係。1812 年嘉慶十七年間,楊縣令出巡到王功,察覺福海宮建於風水名為「龍蝦穴」的吉地,但廟體破舊不配其地理風水,遂倡議改建、並命人將廟址後退、重建正殿,並特別在廟前豎起兩根旗竿,以彰顯此廟為「宮廟」而非一般的庄內廟。更具傳說色彩的是,這兩根旗竿在民間風水說法中象徵「龍蝦的兩根鬚」。旗竿若與廟頂紅瓦一起使用,紅色象徵「死龍蝦」,意圖「敗地理」—也就是破除惡劣風水,用以阻止海盜侵擾。而龍泉井則作為陰陽平衡之用,象徵與旗竿陰陽互補之意。
媽祖信仰文化-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的媽祖誕辰,以及迎媽祖遶境活動,吸引大量信徒和觀光客前來參與,氣氛熱鬧,場面壯觀。
地方特色結合-因位於王功漁港附近,福海宮與當地漁業文化密切結合,許多漁民出海前都會前來祈求平安、滿載而歸。
王功數位走讀
10王功皇后休閒旅館
「王功皇后休閒旅館」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的寧靜鄉間,王功漁港近在呎尺,是熱門旅遊的景點之一,是台灣西半部最美麗的潮間帶,採蚵、戲蝦、觀夕照、燈塔、生態景觀橋;豐厚純美的人文風光,觀光資源豐富而多元,彰化的美說不完也道不盡,各鄉鎮知名的美食無不令人吮指回味,若是親自來走一遭,就能深刻體會。我們提供安全、乾淨、安靜、舒適、清潔的環境,另準備自行車讓您悠遊歡迎您來一趟知性之旅吧!
明亮又寬敞的舒適二四六人套房,變頻分離式冷氣、大尺寸液晶電視、小冰箱、小書桌、衣櫃一應具備,並搭舒適床舖,採用乾濕分離淋浴浴室,是情侶或夫妻住宿的最佳選擇。
王功數位走讀
09彰化海洋食研基地
沿台61線前行,下了交流道後沿著海港路直行,路的兩側都是魚塭,盡頭你會發現一個小秘境—王功漁港的「海洋食研」基地。這裡原是已近荒廢的王功漁港漁貨直銷中心,因「海洋食研生產合作社」的進駐,搖身一變成為推廣環境永續、食漁教育課程的秘密基地。食研基地正朝著這樣願景前進,目前結合彰師大USR計畫,進行水質監測、海洋環境教育及養殖產業輔導;也有台中科技大學師生參與彰化海岸廊帶的地方創生事務,以青年的視角嘗試提出地方解決方案,盼未來能成為彰化在地水產品牌認證及加值中心,建立永續商業模式。
這裡擁有環境教育人員認證,擅海洋、食魚教育;負責活動規劃與商品設計;以嚴謹的田野調查企劃規劃生態課程,並以豐富的知識底蘊進行生態解說;以當地豐盛海味設計風土餐桌。
屬於彰化的力量正在遍地開花,有些人早已深耕在地、蹲點多年,也有許多青年剛剛起步,從各個面向投入創生。而「海洋食研基地」從空間出發,重新連結人與地方,實踐各種新的可能,讓家鄉更美好。